作為建德農業(yè)主導產業(yè)之一,小小草莓每年為我市莓農帶來近40億元產值,草莓真正成了我市莓農的致富果。建德也因此被稱為中國草莓之鄉(xiāng),并涌現了一大批懂技術、會經營的草莓種植大戶,楊村橋鎮(zhèn)的建德市紅姬草莓專業(yè)合作社理事長趙建明就是其中一位。在建德與岑鞏對口幫扶時,他又帶著草莓種植技術,義無反顧地走進了岑鞏縣,把這份甜蜜的事業(yè)帶給了岑鞏百姓。
8月中下旬,是草莓栽種的季節(jié)。正午時分,趙建明依然頂著烈日在岑鞏縣的草莓田里,與當地農戶一起揮鋤挖溝起壟。在岑鞏縣,趙建明有一個新的身份——黔東南州岑建農業(yè)開發(fā)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。去年,他來到岑鞏縣注溪鎮(zhèn)周坪村,帶領當地農戶種植草莓。在趙建明到來之前,當地村民也種植過草莓,但由于草莓品種落后、種植技術不過關、市場銷售理念跟不上,并沒有產生多大經濟效益。聽說村里要發(fā)展草莓種植,當時并沒有多少村民響應,只有劉洪金、劉洪國兄弟倆跟著趙建明種植了5畝不到的草莓。
為了讓村民們看到實實在在的效益,趙建明租用當地土地和大棚種植了30多畝草莓,采取“政府+企業(yè)+合作社+基地+貧困戶”的模式,通過租用的方式實現利益聯結分紅,覆蓋當地貧困戶308人,解決20余戶貧困戶的就業(yè)問題。而草莓銷售上,采取了鄉(xiāng)村采摘游模式,劉洪金、劉洪國兄弟倆的5畝不到的草莓,當年收入達到了20多萬元。
今年68歲的劉洪國當過村支書,流轉過土地種過西瓜等,多次創(chuàng)業(yè)“失敗”的劉洪國在開始種草莓前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。但或許是跟趙建明投緣,也為了在村里做個表率,劉洪國不顧家人反對去年試種了2.8畝草莓。在趙建民的帶領下,他不但成功種出了草莓,而且草莓的個頭大、味道甜,前來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,2.8畝的草莓為他帶來了接近17萬元的收入。劉洪國說,在當地不管種植什么農作物,它的產值都達不到這么高,以前種植一畝地也只是幾千元收入,今年草莓畝均收入翻了好幾倍。
拿著種草莓賺到的錢,今年年初劉洪國決定擴大種植面積,并用2萬元購置了一輛二手車,準備用于草莓銷售運輸。他告訴記者,經過多次的創(chuàng)業(yè),如今他找到了自己以后的“事業(yè)”,希望能夠專注地做好草莓種植,像趙建明一樣成為他們自己當地的草莓大戶。劉洪國說:“趙總來這里幫助我們,教導我們種植草莓的技術,我們盡心盡力地去學,學會了以后都向草莓種植方面發(fā)展?!?/p>
種植草莓的豐厚收益,加上有來自建德的種植大戶示范帶領,讓當地更多村民堅定了種植草莓的信心,今年當地農戶草莓種植面積擴大到了50畝,更多的農戶加入其中。注溪鎮(zhèn)周坪村黨支部書記彭昌智說:“老百姓是很實在的,就是看到別人搞好了,他就愿意做。趙總到這里種草莓,一畝地能賺到幾萬塊錢了,老百姓就動心了,就不想出去打工了?!?/p>
趙建明告訴記者,他種了一輩子草莓,如今賺錢對他來說已經不是重點了,最重要的是對草莓種植事業(yè)的情懷,他最想做的就是把草莓種植技術傳授給岑鞏當地百姓,讓岑鞏當地百姓通過草莓種植,同建德莓農一樣過上甜美的生活。
【編后語】在趙建明的帶領和示范下,紅紅的草莓遠嫁千里之外的貴州岑鞏,帶給當地村民甜甜美美的生活,也給當地村民帶去了脫貧致富的希望。相信當地莓農的生活也會像紅紅的草莓一樣紅紅火火、甜甜美美。
(記者 呂冰峰 潘奕含 呂晨波)
